洗礼的形式及意义。
作者: 柯克(Edwin Kirk)
文件编号: ARTH5645
一、洗礼
前言
为这个主题而写的书籍不是已经数不胜数了吗?的确,几个世纪以来出版了很多长篇和短篇此类主题的作品。难道是问题没有解决吗?就《圣经》而言,早已解决。但是往往求助于《圣经》之外的资料来解决,即:史料记载,“教会权威”,人的推理和旧约中各种预表的类比。上述的最后一条或许看起来是属灵的,而只有各个预表被整体考虑并且每一个因素都算在内的话,它大概才会是这样。
在所谓的“基督教国家”基督教的不同体系中,坚信在幼儿时 “洗礼”的人是如此之多,其中既有新教徒又有其它宗派的。它的实践往往被视为带有对超自然力的畏惧,并且被看作带有某种拯救的效力,仿佛任何由受造物所作的行动能够公正地添加到主耶稣基督所作的赎罪工作上,也就是当祂在各各他上“将命倾倒,以致于死”(赛53:12)。
在下面的论说中,将单单求助于《圣经》。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惟独 神的书中写到:“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因此,不会有参考人的作品;这不是说敬畏 神之人的作品被低估了,而是因为信徒们——特别那些初信之人——需要学会使用《圣经》“凡事察验”(帖前5:21)。独有它是权威。若有人说——并且相当正确——你现在所发出的是一个人的作品,惟一的回答会是:“是的,但是要通过《圣经》考查这些,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17:11)。
希望读者们将会如此行,记起约翰福音17:17所记的主耶稣的话语,这本小册子恳求一个欣然的接纳。荣耀单单归于 神。
使用到的词
施洗,施洗的,洗礼(希腊文分别是Baptizo, Baptistes, Bapto),不是汉语所固有的词。因此,我们还是必须查考希腊文字典来寻找它们的实际意思。《牛津希腊文词典》对“Baptizo”一词的解释是——反复地浸入,向下浸入,洗澡;“Baptistes”(对施洗的约翰的描述)——施浸者,染工。另一部词典添加了一个动词的解释,“沉下”。“Bapto”,源自“Baptizo”这个词,被译成“浸入,染,向下浸入,沉下”。有心的读者也可以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念生编著的《古希腊语汉语词典》找到“Bapto”一词的意思:使浸入(水中或血中),染色,浸入水中,沉入。现在,不论哪个意思自新约成书之后被加入到这个词上,并未出现它可以用在除“浸入”之外的意思。因此“洒”或“倒”不能正确地翻译新约原文所使用的这个词;不错,它们对于此类动作是两个不同的词,但是它们没有被用到水礼的实践上。
浸入水中的观点得到了受圣灵感动记录的证实
我们被告知,约翰“在水里”(字面意思)施洗(太3:11;约1:26,31,33)。马可使用了工具与格(参古希腊语语法),译成“用水”(有时译为“在水里”)。“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约3:23)。由马可所记的主耶稣的受洗中,这样说到,“祂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可1:10)。马太的记载是“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太3:16)。埃塞俄比亚太监的受洗记录如此,“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徒8:38,39)。
那么,看来非常明了,这些洗礼都是通过一个整个身体完全的浸入水中而实现。单纯为了一个洒或倒完全没有必要下入水里。也不会因为这样的动作需要“水多”。这累积的证据证明了真正的洗礼只能通过一个彻底的浸入水中完成。
约翰的洗礼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由施洗的约翰所施的洗礼。这个词由主耶稣亲自使用(可11:30)。“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约翰自己的话证实了它是从天上来的。“祂(就是, 神),……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约1:33)。谁是这洗礼的主体呢?那些承认自己罪过的,听到这句话的,“ 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可1:15)。此外,它是“使”(也作“为了”)罪得赦(可1:4,5)。并非这个行为本身能获得赦免,而是哪里有那圣灵的工作,产生悔改与认罪,顺从主的命令将促成一个确信的赦免。所有在约旦河受洗的人证明他们自己为真正的门徒了吗?这个是不可能得知的,行邪术的西门受了洗,但是之后他显露了他的心在 神面前不正(徒8章)。
非常多的人通过约翰遵守了 神的话,既有“百姓”又有“税吏”。他们,听到了主耶稣话语的,“受了约翰的洗,便以 神为义;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不受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路7:29,30)。他们是,正如福音书常常所证明的,自以为义,不需要悔改的,因而没有承认他们的罪。
约翰的洗礼并非一个空的形式。他总是将目光指向 神的儿子而非他自己,他施洗是为了主耶稣,从未归入他自己的名(比较林前1:13-15)。这由保罗在使徒行传19:4,5证实:“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他们(就是之前听到约翰所传的)听见这话,就受洗归入主耶稣的名(“奉”原文为“归入”,下同)。”这最后一句话(5节)适用于以弗所的那十二个人是不能被完全证明的。这两节应该作为一个连续的叙述来读。这些人显然知道主耶稣为救赎主,但是受教有限,在接受圣灵的洗之前,关于他们受洗的真正含义,他们需要进一步的教导。从上下文看这些人似乎是通过亚波罗的侍工(徒18:24-28)成为门徒(徒19:1)。这个 神的仆人,需要更完全的去认识 神的道,在这之前他的教导缺乏真理的某些部分,这些缺乏,百基拉、亚居拉能够在 神的恩典下,给他讲解。
约翰的洗礼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于主门徒的施洗(约3:22;4:1,2),或者与主在升天前祂所吩咐的洗礼不同。彼得在五旬节当天的言语与施洗的约翰所说的格外相似(徒2:38)。所有正确施行的洗礼,不是归入人的名,而是归入 神的名(太28:19;徒8:16)。
主耶稣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是在祂亲自的要求下。“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祂被看到在一群承认其罪的百姓之中。祂没有什么需要承认,祂无需悔改,因为祂不知罪。但是就祂而言,这一举动不正预示着祂将在震怒下的洗礼吗,那时祂选民的罪归在祂身上?祂没有抢夺的,要叫祂偿还,“我们众人的罪孽”归在祂的身上(诗69:4;赛53:4)。祂拣选之人的罪归于祂,为此祂要担当刑罚。“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12:50)。这样的洗礼对于祂来说意味着:“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诗42:7)。约拿因此也呼求,主耶稣说及约拿的经历作为祂本人的预表(拿2:3)。愿得救之人充分喜乐在这样的一位救赎主里。
洗礼的各样预表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林前10:1,2)。可能有人会说:“这如何帮助证明是浸入水中的呢?”无疑,“在……下”和“从……经过”等词,以及Baptizo这个词的使用,意思是浸入,是不能够用作任何其它意思的。此外,难道不是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并且云柱在他们的上方吗?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浸入水中,语言岂不是失去其意了吗?
摩西是中保,因而预表了基督。他藉着 神的手领了一群(因羔羊的血)被赎的百姓出了埃及,并且继续将他们引向一个自由与敬拜的新生。这个预表我们很容易明白。
彼得在提及挪亚造的方舟时,通过圣灵感动写到:“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3:21)。这里是否象征着浸入水中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因为方舟的上方,下方与周围都是水。 神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创6:13)。这正是洗礼所阐明的。在挪亚的事例中,他穿过了对其他所有人来说是死亡,并且他出来步入了一个干地,开始了一个新生与一个新的见证。
想到乃缦“在约旦河里沐浴(也作“浸入”)七回”,同样是有趣的。他也开始了一个新生,若可以这么说的话,因为“他的肉复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洁净了”。更全面的结果是,他能说:“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 神,”此外“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主”(王下5:14-17)。这不正是对一个当今受洗信徒的美丽的预表吗!
圣灵的洗是升天之主耶稣的工作,首先发生在五旬节当天。经上是如何说的呢?“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徒2:2)。不错,说到圣灵,其形像有舌头如火焰,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那么断言那些坐在所“充满”的房子里是被浸入的,是对语言的曲解吗?当圣灵降在旧约中的圣徒身上,说到祂“穿”(字面意思)在他们身上(参 士6:34)。难道说类似的经历对于那些在使徒行传第2章中所记的初次经历圣灵洗的圣徒们,是歪曲想象力吗?这些思想托付给敬虔思考的读者们。
主的命令
我们的主给门徒施洗,但施洗的乃是祂的使徒。祂不亲自施洗(约3:2,26; 4:1,2)。并且我们读到祂重访当初受洗的地方(约10:39-42)。但是在升天之前,祂的这个命令对于祂的使徒来说非常明了,不可能被那些按部就班地接纳祂话语的人误解。在马太福音第28章中祂说到:“所以,你们要去,从万民中培养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归入父、子、圣灵的名(字面意思,下同)”(太28:19)。
在马可福音中,主的命令,尽管用了稍微不同的语言表达,并不矛盾,而是补充。“祂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5,16)。这些话没有模棱两可。所有的信徒有义务去顺从,尽管施洗本身并不拯救。然而充满着爱的顺从的每一个举动无疑导向一个在爱子里蒙悦纳的圣徒的确信和喜乐。另一方面,对此漠不关心可能会阻碍喜乐与平安。
使徒们是如何遵守的呢?
他们按部就班地接纳他们主的话语。在五旬节当天,对于那些觉得扎心的听众。彼得说到,“你们各人要悔改,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的名,”“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徒2:38-41)。
“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 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连男带女就受了洗……受洗归入主耶稣的名。”(徒8:12-16)。
因此先是犹太人,接着是撒玛利亚人,成为了受洗的门徒。但是接下来一个外邦人出现在记录里:一个埃塞俄比亚人,腓利对他从以赛亚书53章,“传讲耶稣基督”。在他自己的要求下受了洗(徒8:36-39)。
接着保罗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不同寻常地归主,伴随着三日不能看见,洗礼紧随其后(徒9章)。
在哥尼流的家,一个外邦人的军官, 神赐福彼得的讲道,所以“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没有暗示婴孩在场或受洗。关于这些听到的人,彼得“吩咐给他们施洗归入耶稣基督的名”(徒10:48)。
接着在属灵的记述中,吕底亚,“主开导她的心,”和她一家领了洗(徒16:14,15)。我们能据此推断婴儿包含在内吗?我们不知道吕底亚是否已婚,并且家人很可能包括奴仆。由这一节不能证明给婴孩施洗的做法。
腓立比禁卒的转变被描述为“信了 神”。“他和属乎他的人都受了洗。”为什么?因为他和全家信了 神。他们年纪不论大小,“属乎他的人”有能力操练信心。因此他们不是婴儿。
当保罗在哥林多传道,“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徒18:8)。在这之中有司提反家(林前1:16),关于他们,经上记到“他们专以服侍圣徒为念”(林前16:15)。他们不可能是婴儿,或不同于那些在年纪与属灵的造诣上都足够成熟的人。
注意经文中关于洗礼话题使用的词语。他们听,信心,悔改,扎心,领受话语,大有欢喜,欢喜,欢欢喜喜,一个开导的心。若有何人能由此为婴儿洗礼拿出一个理由,那么这些词语将没有任何意义。
在早先时候,只有那些相信的受了洗,完全撇开年纪的问题,难道不是非常明了吗?另外,惟一的方式是浸入,从没有洒或泼。我们再一次想到由腓利所施的太监的洗礼。二人同下入水里去,受洗之后从水里上来(徒8:38,39)。若当今普遍流行的洒水礼是 神的命令或由祂所吩咐的洗礼的一个替代的话,那么腓利就无需为太监如此费力去做。他只需与太监走到水边,或用一个容器取点水,洒在他的身上,如被错误称作“洗礼”的洒水礼那样,就足够了。《圣经》非常明确区分“洒”与“浸入(也作“蘸”)”这两个词。这两个表达我们可以在比如利未记14:6,7,16中找到。
从割礼而来的异议
这通常被用来倡导“家庭”与“婴儿”洗礼;但它有效吗?众所周知犹太人的每一个男性家庭成员在生下来第八日受割礼,因此一些信徒假定,习惯此习俗的转变信仰的犹太人,会自然的期待他的婴幼儿像他那样受洗。但他会吗?请记住摩西的仪礼只适用与男性。那么他的幼女们呢?无疑这里是个绊脚石。
可是那里有一个割礼与洗礼的类比。犹太人的男婴受割礼是因为他归入以色列的出生。所有其他的都被排除在外。若从逻辑上进一步追究这个类比,洗礼应该限定于属灵的婴儿,也就是那些重生的,因此必须是在一个能够操练信心的年纪。让人感觉到,这个异议不但是缺陷的,而且还显示出提出异议的人不放弃他们所持观点的愿望。
洗礼的教导
是在书信里展现了洗礼的含义。它被称为一个“埋葬”,所用的这个词用于尸体的土葬。同样由此得知,洒水礼不能作为按照圣经的洗礼的替代。若一个殡仪员只用几小块土盖住一个尸体,那么肯定没有人会接受这一行为是真正的埋葬。罗马书6:4向我们说的很明白,即洗礼描绘了埋葬:“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归入了死(参《圣经》吕振中译本,下同)。”所埋葬的,对于人来说是不可见的。埋葬是在表面以下。这由通过浸水的真正的洗礼表达出来。我们在《圣经》中找不到一个与此相反的证据。有些信徒想说:“外在的形式不是那么重要。”然而《圣经》强调,由圣灵作工而产生的顺从两者兼有,内在的心态与由 神所定的外在可见的特征,若是关系到主的一个命令的施行,是没有“次要的外在的形式”的(太5:17-19)。遗憾的是许多 神的儿女们在关于 神旨意的一些地方持有错误的态度。然而 神期待我们的是一个按部就班的顺从并藉此试验我们真正的心志(出25:9,40)。主始终认可那些照祂旨意所作的(出40:16,19,21,23,25,27)。
我们继续回到洗礼的教导。“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归入了死。”“受洗与祂一同埋葬”(罗6:4; 西2:12)。“与祂”这个词,也就是,与基督,意味着当祂因信徒的罪在十字架上忍受了刑罚时,信徒与基督同死。哥林多后书5:14的话证实了这一点,“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就是说,在 神面前是被如此审判的。“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 神里面”(西3:3)。得到拯救之人然后藉着信心,接受了这一事实,通过受洗象征地将它展现出来——埋葬在深水之中。因此,使徒接着说到,“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祂同活。……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 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8-11)。
因此,这里洗礼不仅是一个浸入水里,而且是一个从水中出来。停留在水下将导致肉体的死亡,这实际上是罪人该受的,尽管他现在出于恩典被拯救。但得救之人没有停留在水下而是因基督的复活从而也活着。罗马书第六章的整个上下文教导我们,“下水里去,”与“从水里上来”是一幅得救之人属灵上的死亡与复活的画面,即他们与他们的救赎主合为一体。
但是洗礼是一个敬虔生活与真正顺从的召唤。整个身体带着它所有的成员向旧的有罪的生命变成死的,现在是只为 神活着;叫得救之人的“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 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 神”(罗6:13, 见19节)。
结论性的想法
看到信徒的洗礼这一行动有如此深的重要性之后,在 神所拯救的人中有谁会拒绝顺服于祂——即那吩咐洗礼的主呢?因为每一个欢喜领受福音真理之道的并且浸水归入主耶稣之名的人都藉这个象征性的行动宣布:“我该死。我的罪应得与 神的永远分离。但是我依靠在我的救主主耶稣的赎罪的死与祂的替代的工作上,因此我会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在十字架。’这些水是我所被埋葬的坟墓。我情愿对着我旧日的行为方式死去,还有我用以向 神犯罪的肢体。现在我愿意降服于 神,因为我现在从这个坟墓中升起走一个‘新生的样式。’所以我然后也会说,‘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无疑许多人经历了所有上述所提到的关切这一真理的表述,而没有被浸入水中受洗。但是若主的话语被绝对遵守的话,这对他们来说不将会是更大的欢喜啊!
亲爱的同蒙救恩的读者,若您还未受洗,为时不晚,倘若没有身体的疾病来阻碍的话。愿主倾每个读者的心去听祂,就是祂所说的,“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约14:15; 徒8:16)
“披戴”这个词意思是“穿或裹”,意味着基督是要显明在新的生命里。换句话说,一个公开与放胆的宣布与承认基督应是受洗的信徒的标志。
有主张说“穿戴”或“穿”这些用到的词显出,浸入不是绝对必要的。但是,撇开“Baptizo”一词明白的意思之外,穿衣无疑是为了包裹着整个身体。一个未打扮的野人不能通过他的几小珠带子或几根布条就被视为穿衣或遮盖。所以它向读者郑重地展示了如下的结论:在人——年幼的或年老的——身上洒几滴水,不能被视为按照圣经的洗礼。
二、洗礼的意义
我们衷心的愿望,每个读到这小册子的 神的孩子会认识到,在 神面前只有一个有效力的洗礼(弗4:5; 徒19:4,5),并且它惟独取决于正确的按照圣经所施行的方式。
若亲爱的读者是 神的孩子,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还没有顺从主耶稣关于洗礼的吩咐,那么愿 神藉这篇用爱心写成的文章,在涉及到按照圣经的洗礼的祂的旨意上给予更多的明了与亮光。
我们受劝勉,去执守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信心,洗礼也属于其中(雅2:1)。同样难道您不想效法在 神的话语上所提到的见证的信心吗?不要再让自己受属人的错误思想,观点,看法与教训引导,这些人以后将因他们的不顺从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正如马太福音5:10-20向我们说的那样。对 神来说,不存在按着外貌待人更不会有任何不顺从的借口。任何人在洗礼,还有诸如每一个其它由 神显明的真理的地方认为不重要或者微不足道,显明了没有基督的灵与意念(太3:15; 约21:15)。
这里可能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在这件事上,每个人应该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去做。我们必须满怀爱心郑重地答复,洗礼按照希伯来书6:1,2来说属于信心生活的根基。信徒在这上面建造,也就是属于一个得救之人的首件工作。如果说:“一主,一信,一洗……”,那么它就适应于所有的信徒并且个人的观点必须保留。无疑令人感到伤心的是,当在交谈时关于这点说到:我必须受洗,这我不清楚;若 神愿意,祂会把它向我显明。首先让人甚感羞愧, 神在爱中所给的恩惠与命令被觉得为一个“必须”,然后会产生这个问题,人是如何想象这个“显明”的。除了 神的话语之外会有任何其它对此阐明吗?要一个天使从天上来,或者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来敦促洗礼吗?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6:27-31向我们指明,不信从 神话语的人,同样也不会信其它的迹象。对于爱主耶稣的 神的孩子来说,没有比祂宝贵的言语更可靠的了(诗119:127-131)。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路10:26)。因此我们想激励每一位还没有受洗的读者,纯真与单纯地去相信与顺从祂的话语。是的,愿我们一起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地经历约翰福音7:17的话语:
“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
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
若我们真的爱祂,那么我们也会顺从祂。
那么对基督徒的生活来说按照圣经的洗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被告知,这洗礼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3:20,21; 来10:22)。通过我们对主耶稣宝血的信靠连同我们的认罪让我们得以摆脱天良的亏欠。我们得到了一个无亏的良心并且通过我们在洗礼中完全的奉献,与 神立了一个约(诗50:5)。其行为在这里大概如立一个合同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在按照圣经的洗礼中我们签订了它。我们在罗马书6:3,4与歌罗西书2:12中读到,所有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祂的死。我们藉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归入了死。所以洗礼是我们得成圣洁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受洗的人通过浸入水中受洗归入主耶稣的死并且片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然后再通过推上去使其上升,如同从坟墓中复活一样。从这个角度,洗礼给出了一个美好的象征并对于圣洁非常的有益。这样在任何时候,出于恩典的得救之人能够在这上面想起并明确,当他受洗的时候,他也象征性的受洗归入主耶稣的死并同祂一同埋葬。然后他同样站起开始一个新生。没有按照圣经受洗的 神的孩子们,没有公开的给出这个见证。我们从中无疑学到,主耶稣吩咐的洗礼同样为了这个圣洁事实是必要的。
在罗马书第六章我们在正确洗礼方式的实际效果中获得了一个庄重的认识。正如 神通过奇妙的恩典由一个失丧的罪人在拯救中造出——不是一个理论家,而是一个新人,一个实际的基督徒,那么同样由祂所吩咐的洗礼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外在行为,而是它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延伸到一个通过 神的恩典重生之人的一生。只是令人非常难过的是,它常常被忽略并且很少被显明。罗马书第六章恰恰在这方面给我们非常有益与清楚的教导。很有可能,一个信徒起初没有全部清楚的认识到,然而我们能够并应该求 神,求祂让我们更多地认识洗礼的实际意义并且赐我们恩典,为祂的荣耀而将其活出来。我们再一次想起第三节的话语,它说到,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祂的死。主耶稣的死是向罪死了,尽有一次,祂活是向 神活着(10节)。对我们来说的实际应用是:
“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 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11节)
我们在这里清晰的显示了洗礼的实际意义。得救之人向罪是死的,现在向 神是活的。他脱去了旧人穿上了新人。这是用简短几句话所表达的声明,也就是我们通过按照圣经的洗礼给出的。这里难道我们不应该自我省察并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洗礼的效果范围完全领会了呢?在我们得救时,我们被从一个邪恶与堕落的世界中救出,为了从此之后这样去生活,主耶稣说到它:“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17:16)。这个表白在我们的洗礼中给出!
但是我们的实际生活看起来如何呢?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行为,显示了这个见证了吗?这是我们实际的经历吗?遗憾的是会遇到不少人,他们声称属于主耶稣并且爱祂,也受了洗,然而他们依旧爱世界,与它相交并且效法它。这里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怎么会是这样?我们想起罗马书12:1,2和约翰一书2:15与其它地方庄重的话语,所以我们必须说:这里不太对劲!一个 神的孩子真的还能会对属世的娱乐与节目诸如电影,戏剧,音乐会与其它的娱乐感兴趣吗?这些事物难道不是与在洗礼中所给的宣称明显相矛盾吗?一个 神的孩子怎么还会按照世界的时尚着装,或者留着一副时髦的发型,这与哥林多前书11:1-15所说的正相反……?还有这样的人,他们还卷在属世的协会,政党,联盟里,并且参与属世的机构,兵役,选举等等。其他的又自愿的将他们的财产保护与所托付给他们在地上的财物交托给一个保险公司,尽管这在实际上不能给他们提供真正的保护。其他的则与不信的人合伙开办企业等等。所有的这些与一个人在洗礼中所声称的、所证明的截然相反。
我们倒要注意所说的:就世界而论是钉在十字架上的,向罪是死的。我们怎么还会过同样的生活或者与一个邪恶的世界相交呢(哥林多后书6:11-18)?所以一个真正的爱祂与同祂死的主耶稣的门徒,也会厌恶抽烟,喝酒或者一个其它败坏身体的狂热。就它而论我们已钉在十字架上的世界,我们也不会通过电视与收音机再次将它带进我们的家。一个 神的孩子不应该也不被允许去败坏肉体并为着肉体情欲而生活。在洗礼中我们给出这个见证,就是我们脱去了旧人并且穿上了新人。这新人是按 神而造成,为了从现在也按 神的旨意去行。
所以我们愿意相互帮助,激励与鞭策,为了我们的主与救主耶稣基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实现洗礼的意义,祂说过:“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3-16)。愿加拉太书5:19-21提到的情欲的事成为我们的过去,圣灵所结的果子(22节)是现在我们荣耀 神的经历,愿这一切显明出来。
我们求 神,我们的父,在这邪恶的日子赐我们复兴,让我们能够依靠圣灵的力量相互建立奋勇作这善工,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尼2:18; 来10:24)。我们同 神的仆人祷告:“但愿赐平安的 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 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来13:20,21)。
有可能这本小册子会被下面这种人读到,那些单就洗礼的外在形为来说,是按照圣经受了洗,可是没有亲身经历圣灵在重生中叫人活的工作。因此我们想在结尾之前就这个观点再说几点想法。
遗憾的是,缺乏真正的圣灵的内在工作而让自己经受按照圣经洗礼的外在形为,是可能的。我们只能充满爱心郑重地告诫这样的读者,不要倚靠洗礼的外在形为,去相信通过它能在将来逃脱 神的审判。我们想起,我们在这篇思想里所重复强调的,即按照圣经施行的洗礼是顺从的行为,也就是那些通过重生经历了 神的拯救工作之人的行为,因此他们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同样由主耶稣所吩咐执行的洗礼不能促成新生,它也不能洗净罪人的罪。罪的赦免与洗净惟独通过主耶稣所流的宝血(来9:22)实现,而不是通过在水中的洗礼。
只有当一个得救之人,有 神的工作在他里面,通过信主耶稣——失丧罪人的救主,使他的罪得以赦免,而被悦纳,为此他将这内在的经历通过外在的行为作出见证,这样洗礼才会有价值。也就是受洗的人必须首先经历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三章说到的重生(也作“从上头生”),并通过信主耶稣与祂成就的工作使他的罪得赎。他必须被带到一个真正的向 神的悔改。
愿每一个读者认真地察验这些话,自己是否真正的重生。不愿任何人自欺,就是那些可能就洗礼的外在行为来说,是按照圣经受了洗,可是还没有经历他罪的赦免,以及 神在内心的工作,他们自认为,洗礼可以去替代它或者促成它!这些指教是撒但的诡计,为的是去误导与引诱人,去欺骗他们灵魂得蒙拯救,从而使他不至于失去他们。
有这样的一些宗教团体,单就洗礼的外在行为来说,他们按照圣经教导,然而忽略了在人里面首先不可缺少的 神的工作。一些人认为洗礼是替代,另一些人认为, 神尚会在人心里作祂的工。又有其他人教导,洗礼是拯救或者在受洗时得救。正像在诸多大型的基督教宗派里,婴儿被按照人的遗传行洒水礼,在小型的宗派里也存在风险,就是按照圣经的洗礼被降低为一个死的形式,就是人达到一定年龄,然后执行,或称为“成人洗礼”,即便在这里没有重生在前。这两者都是欺骗,是撒但的网罗。
愿 神喜悦,也赐您对祂宝贵的话语一个神圣的重视与神圣的敬畏。一个人,没有一个个人的信靠主耶稣,他的罪没有被祂的宝血所洗净,是迷失的,是走向灭亡的人!然而在今天 神所显明的道路同样有效,就是:
悔改====>相信====>受洗!
三、洗礼问与答
1.您能解释马可福音16:16吗?
我们注意到这节的下半句没有提及受洗。缺乏信心是一个人失丧的证据。唉,行邪术的西门说是“受了洗”。但是,如果正确理解的话,受洗是拯救的一个象征(彼前3:21),在教会的初期,也就是在面团发起酵来之前(太13:33),若一个人归向基督,他就会受洗(徒18:8)。其它任何的建议会被视为非常地格格不入并且是对基督和祂的权威的否认。若一个人以基督为耻,并且爱人的荣耀过于爱 神的荣耀(约12:43),他怎会盼望去享有一个永远得救的应许呢(见 来5:9)?主耶稣没有把受洗摆在信心前面,因此有对首先在里面的恩典工作的强调。树根有生命的证据是什么呢?不是活的树吗?我们看不到“生命”,但却看到了它的彰显。敌人试图去改变基督的教导是多么的狡猾啊。让我们喜乐在从震怒里脱离的拯救中,它被洗礼所象征,并且喜乐去行祂的旨意,因为祂的话是清楚的,“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遵守”不会带来爱,也不会产生生命,但它却是源于生命,并且导向祝福。值得注意的是,亚伯拉罕领受了应许:罗得却没有,因为他的不顺从,尽管他已得救。有多少的确信与祝福是由于迟缓去顺着圣灵遵守而丧失的啊!
2.为什么信徒受洗是“归入父、子、圣灵的名”(太28:18-20),而使徒行传2:38只提到:“归入耶稣基督的名”?
由主耶稣亲自在马太福音28章为这个世代所吩咐的洗礼,充满着令人惊叹的教训,也证明了如下几点:
- 基督的 神性
- 世人的完全败坏(因此一个全身的浸入水中)
- 神的震怒的真实性(比较:洪水)
- 基督为祂子民的替代工作
- 作为“一同复活”在基督耶稣里的新身份(弗2:4-6;罗6:4)
- 与世界分别,依着生命之新样子行(罗6:4)
- 主子民的合一(林前1:13是针对异端的见证。我们受劝告到基督与祂的话语被认可的地方聚会:约14:15)
- 基督的再来与复活的荣耀(罗6:5)。
我们在这件事上清楚 神的旨意是多么重要啊!带有奉献与顺从的爱主耶稣是祂的子民的真正标志。甚至表面上的“细节”也是非常宝贵的,即使一个“字”都会有大的含义。因此我们远远不能精确的去执行祂的话语。我们是受洗归入父的名和子的名和圣灵的名,也就是三个名字吗?当然不是!因为父、子、圣灵的名只有一个!马太福音28:19在原文中只用了单数。所以这儿我们有一个父、子与圣灵的 神性的宝贵证据:一个名字[1]。凡看马太福音28:19不同与使徒行传2:38;8:16;10:48;19:5的,就误解了基督的教训。因为主的“名”就是父的“名”。这在洗礼中得到证明。
我们想到以赛亚书42:8:“我是主,这是我的名。”不论当我们说到神性的一个位格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位格时,“名”在这节经文里是一个。它是那“名”——在出埃及记6:3中与救赎相联系的名。
我们同样要注意,马太福音28:19字面意思是:“归入了那名!”这并不是空洞的文字,或者一个宗教的仪式,而是一个信徒的见证!因为只有信主耶稣的人才有权利去受洗(可16:16)。受洗的信徒放弃他自己的名(好名声,名誉与声望),惟在主耶稣的“名”里寻找避难所(箴18:10)。他真切的盼望就是,从今以后在主耶稣的“名”里作工,藉着祂感谢父 神(西3:17)。
3.“藉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归入了死。”
罗马书6:4 (《圣经》吕振中译本)
您有想过这节经文吗?它是为数不多的有代表性地提及“埋葬”的经文之一。它是 神所强调的按照圣经的洗礼的方式与意义。亲爱的弟兄姊妹,您因此被“埋葬”了吗,还是您把主的“样式”改为洒水,或者完全忽略了它?
我们读到主耶稣的死与埋葬(林前15:3,4),但在这里顺序却相反。它是埋葬(在先)归入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立刻会意识到这一定是一个审判的死。它是一个为了死的埋葬。它是多么清晰得阐明了从容的脱去肉体(参 西2:11,12)。那些作为门徒喜乐地领受了话语,受了洗,承认 神为义(路7:29同 诗51:4)并且审判自己,承认 神的旨意与命令(路7:30)。 神不欢迎那些自以为义的。这样做是谦卑的,但是必要的。“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我不能改善它。教育也帮助不了。我必须审判它——完全审判它。
当那些人,没有(因为一个替代者)被带来去穿过洪水,被它们淹没时,洗礼的水与洪水的水是相似的(彼前3:21)。我的肉体该受这样的审判。它的目标是全部审判。正如钉十字架是为了死,并且“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5:24),所以那些按照圣经受洗的已经显示出他们乐意接受 神对于所有从肉体而出的判决(约3:6)。所有进化的理论,世界改善,与引诱人入教都是在玷污祂。“ 神恩惠的福音”不留任何余地给除主耶稣基督的荣耀之外的荣耀(林前1:30,31)。
再往下想,主耶稣(1)活着——(2)死了——(3)埋葬——(4)复活。一个信徒所经历的顺序完全相反。正是在这洗礼的样式中,埋葬然后是死将它展现。我们始于复活的根基,因祂的献祭之死而活过来(罗4:25; 弗2:5。这排除了属血气的婴儿“洗礼”)。接着是洗礼——埋葬——不拖延——对于属灵的婴儿来说,归入 神的家庭中。此表明贴近我们向罪当看自己是死的(罗6:11)。旧的生命不再是我们的特征。但是我们没有被留在洗礼的水下。正如歌罗西书2:12所强调的:“在此与祂一同复活。”基督活着,我们也活着。我们不会被抛弃。祂的工作是完整的。每一个“肢体”都复活了:耳朵,眼睛,所有都是祂的。因此之后的生命要在祂复活的大能里(腓3:10),但是在身体上同享祂的复活不是现在,而是将来(腓3:20,21; 诗17:15)。之后会怎样呢?尽管有了“生命的新样”,但还没有身体的新样。罗马书6:5展望了“那日”。但是我们“行”在卑贱的身体是在这里并且现在是在生命的新样中。因此受洗归入死的另一方面的结局出现在我们面前。您看到了更深的思想了吗?
- 在复活中与基督联合
- 受洗归入
- 死——
- 一个日常生活,越来越如同祂在这里一样,也就是祂行在被人弃绝之中。
这恰好使“相反的顺序”得以完全,也就是相反于祂的顺序,(1)一个紧张的地上生活,(2)死,(3)埋葬,(4)复活。哥林多前书15:30,31阐明它时,将洗礼与使徒愿意去受苦的惊人经历相联合(“我是天天死”)。噢,愿我们也更乐意这“地上的行走”的一面,也就是按照圣经的洗礼所指出的,代表我们所爱的,尽管被弃绝的主,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3),——在内住圣灵的每日赋予的能力下 ,真正地代表祂(约17:18)。祂最后一“周”的顺序,阐明了“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导向休息与复活,然后在我们身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顺序正相反:——不是第七天,而是第一天(主日:与祂联合)紧接着为了祂的“工作”日子。我们属于祂,一同坐在天上(弗2:6),但是被差派在这里作为“瓦器”,只是为了担当祂的名!
4.“为死人受洗的”——林前15:29
有多少 神的儿女对这节经文感到困惑难解。可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上下文中敬虔思想,我想 神会满有恩惠地显明:有多少宝贵而单纯的思想可以被容易地用来达到祂的荣耀。
首先,我们注意到“那些受洗的”(正在受洗的)与“我们这些时刻在危险中”之间有一个对比。其次,他们和死人之间有一个对比。这样,有三类人——,(1)正在受洗的人们,(2)使徒及其他在基督里年长的弟兄们,(3)死人。在这一章中,“死人”所指的似乎是已经死去的信徒。因此,我们就有(1)本乎恩典而新归主的,(2)年长的门徒们,及(3)那些已经离世与主同在的。年长的信徒们被认为是在危险中,保罗说他自己是天天冒死。基督徒的生命注定不是娱乐消遣(提后3:12),它是一个重负,这重负需要靠着主那胜过补偿的爱和喜乐来补偿。
所以,我们听到这个率直的问题:“他们将行什么呢?”,再有:“因何为他们受洗呢?”如果没有复活,在洗礼里基督的声明,岂不成了一个妄想?为什么要年轻的信徒接替死去信徒的位置(“为”或作“替代……的位置”),填补一支在危险中的军队的序列[2]而无所指望呢?“为什么?”——倘若没有复活!这个神圣的论证显明了基督徒信仰及基督徒生命的特质。亲爱的朋友们,愿这特质是我们的,在灵里使它成为现实。
在以色列人中,一个人受了洗,仍被当作是“死的”,在其它一些宗教里不也是如此吗?那么洗礼就有了一个意义。一个人,为了他的主被驱逐,忍受虐待,他珍视他的主归来的盼望,珍视在洗礼里复活的美好图景。
所以,这节经文根本不是教导某种神秘的仪式,而是清楚阐明了基督的工作,连同得赎之人被指定的联合,与他们作为一群被弃绝的百姓站在一起,担当祂那宝贵的名,祂为他们而死,为他们复活。愿今天多有这样的人“正在受洗”,愿年长的得救之人,当他们同他们所爱的主,站在属世的愿望和风尚之外,做好“冒险”的准备,至少做好受到非难的准备。
5.我们看到许多楼房。作为渴望去行 神旨意的基督徒,我们应该在哪里聚会?
这些或者类似的话语表达许多人的担心。因此我们建议:
打开《圣经》,带着祷告边读边思考新约部分,“ 神的样式是什么?”在笔记本的一侧写下每件留心所注意到的:比如,“哪些人”聚集了,聚会的地方,聚会的特征,洗礼,主的晚餐,对信徒的“称呼”,管理与监督,颂词,自愿奉献,与政府的关系等等。然后在笔记本的另一侧,写下您觉得您还没有按照 神所显明之旨意去行的,划去所有不是祂的“样式”,等待祂,一步一步地,因为“祂必按公平引领谦卑人。”若不肯定,那么就加倍祈祷。若信徒们带着祷告这样去做,那么他们的心会被操练,所走的脚步将是个人的信心,而不是通过其他人信心的冲动,尽管其他人敬虔的引导,包括帮助去理解圣灵所使用的话语,可能非常的有帮助,询问会得当——前提是这些“其他人”是那些寻求追随主的人。
6.洗礼中阐明的福音
主耶稣,在祂复活后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归于……的名!”许多人问道:“为什么?”答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来寻求祂本人的教导吧。五旬节当天,彼得靠着圣灵的能力布道,听道的人觉得扎心时(愿今天也可以如此),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在耶稣基督的名内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徒2:38)。洗礼因而就拯救了吗?“是的,圣事具有效力。”罗马天主教回答道。教友派的回答是:“不是,用水洗礼没有必要。”两方都没有错吗?让我们来听圣灵自己的回答吧:“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因此在这里我们得到的是基督的一个清楚的命令,和救恩的一个象征或预表。
如果你是 神的儿女,这个命令就适用于你,因为你对基督却在律法以内(林前9:21),如果你还没有遵从,“有什么妨碍呢”(徒8:36)“起来!……受洗”(徒22:16),这样,你也可以有特权说:“我急忙遵守祢的命令,并不迟延”(诗119:60)。
但是让我们也找到洗礼中所宣讲的福音吧。在会幕的各样预表中的福音信息,是一个奇妙的主题。都说及基督。洗礼与主的晚餐,也是一样的。基督是中心。可是,洗礼是如何宣讲福音的呢?首先,它显明,罪人理应受到审判。它是忿怒之水,而非使人爽快的“生命之水”。它是人在其里面要被淹死的水,除非从水里上来。圣灵在彼得前书第三章中表明它时将其对等于洪水。并且,没有纯粹的点或者浇,有的是一个完全地浸入水中。无人可以逃脱。我们无法呼吸我们旧的生命,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肢体被豁免,罪人是堕落的、失丧的、被定罪的。缺少这一点,就没有什么能与主所命定的预表相配。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还没有得救,这就是给你的一条严肃的信息。你仍然在忿怒之下。
可是洗礼并非伴随着继续留在水下。如没有基督的复活,它会是这样。可是,祂复活了。祂为何需要复活?因为祂死过。祂为何死?律法之下的那无罪之人不会死,除非是替代别人。我的洗礼因此阐明了,祂担当了我的罪孽,按着刑法、司法、公义,祂的死,就是我的死。读者们,这就是基督的福音。祂替代了我。你也可以说“祂也替代了我”吗?祂是否是你的替代呢?你有这个献祭吗?除祂之外,再无别人从死里复活。其它一切所献之祭都已死去,而且仍然是死的。因此,信靠它们将意味着“你们仍在罪里”(林前15:17)。真心信靠祂意味着“我在祂里面向义而活”。洗礼预表、宣告、郑重证明了这一点。它使福音的中心信息得到具体化。故意地拒绝它就是拒绝福音。无知地疏忽它就失去了这一要求在福音信息里的无亏良心。犹豫地拖延它就羞辱祂——那福音的中心。但是,给还没有个人地相信的人施洗的想法就是攻击福音的全部原则,违背事实地带一个“死人”去窃取,或试图窃取——只有信靠基督的人才有的特权。你婴儿期所受的点水礼不是有效的洗礼。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去主耶稣的话语。洗礼是“要求无亏的良心。”婴儿具备这点吗?没有自主意识的行为根本不是洗礼。
因此,洗礼阐明了:
(1)我的罪和罪刑。
(2)基督为罪人的死和复活。
它表明了信心作为蒙福的活的途径。你有这信入基督的信心吗?
因此,洗礼大声宣告了主耶稣的复活——阐明了福音的中心——其结果就是,相信的人是“一个新的创造”(林后5:17),“不属世界”(约15:19; 17:14,16)。在你身上,这是真实的吗?相信的人,不担当别的“名”,而是他们主的名。你可能在任何宗教里与任何教派中,并且依然没有得救。亲爱的读者,这生死攸关。此外,相信的人如今应活在基督复活的大能中(腓3:10),洗礼描绘了这一点,他们应彰显出属灵的平行——“从一位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林前12:13)。正如洗礼美丽地预言那样(罗6:5),在“等候那有福的盼望”之中(多2:13),当身体改变形状与祂自己的身体相似时(腓3:21),全部的改变看法与那些蒙主救赎之人相宜(罗6:4)。不错,蒙主耶稣替代他们下到忿怒洪水底下的人们,不是受到永远的审判,而是得到永远的荣耀!祂是你的救主吗?祂此刻是你的救主吗?还是,忿怒的洪水在等待着你呢?我恳求你,千万不要轻视祂的话语,如果你感觉到了自己的罪和需要,就赶快来找祂,悔改,然后作一个谦卑相信的人,毫不迟延地受洗,与顺从祂的门徒们相交。
[1] “神”(希伯来文“Elohim”)在创世记1:1与申命记6:4是以复数形式出现。
[2] 林前15:23节中军队的队形,并参考 号响。